其高達15米、胸可達50厘米、樹皮淺縱裂[1]、通常一側略短且偏斜;葉片革質、花序軸無毛、雄穗狀花序通常單穗腋生;殼斗有堅果偶有2-3個、近圓球形、頂部短尖;果臍位于堅果的底部、4-5月開花、10-11月開始結果成熟 . 它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也能耐陰、喜深厚、濕潤土壤 .
采種
苦櫧選擇二十至四十年生的健壯母樹、在10月下旬當殼斗呈茶褐色時、即為成熟 . 挑選籽粒大、種仁飽滿、種殼光亮、無病蟲害的堅果留作種子、如不立即播種可混沙貯藏 . 種子含水 量高、若失水 過多會使種殼縱裂、喪失發(fā)芽力 . 但沙藏時也不宜過濕、可與干沙混合、藏于避風處 . 種子千粒重1.1-1.4kg 、發(fā)芽率70%-85% .
育苗
苦櫧圃地宜選擇較為肥沃濕潤的砂壤土、經深耕細耙后筑畦 . 可隨采隨播、但在鼠害嚴重或者早春幼苗萌芽出土時有凍害的地區(qū)、可用濕潤細沙貯藏到翌年春播種 . 采用條播、每1米播種溝播20粒、播種量約900kg /h㎡ . 播種時果臍向下放置土中、覆土厚2-3厘米、然后蓋草 . 種子采后即播的翌春3月出土、春播的則在4-5月出土 .
一年生苗高15-20厘米、因苗木主根粗而須根少、移植常不易成活、需通過截根移植以促進須根發(fā)育 . 幼苗不耐強烈陽光、需遮蔭 . 待出苗較整齊后、揭去覆蓋蘆萁、搭上蔭棚以利苗木生長、一般在5月上旬揭草、7月下旬搭蔭棚 . 搭棚遮蔭的明顯比沒遮蔭的苗木生長旺盛、適時澆灌水 、追肥、促進苗木生長 . 土壤較干時灌水 于苗床溝內以潤濕苗床 . 一般在6月中旬、下旬和9月上旬追施復合肥、每0.3kg 肥對50kg 水 澆施、適時除草 . 為促進苗木須根生長、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于8月中下旬進行切根處理、處理后須根明顯更發(fā)達 .
防火
苦櫧在與火災的長期斗爭中、人類探索出運用森林自身阻止大火蔓延的方法、這就是綠色植物阻隔法 . 擔此重任的植物、從花草到樹木、品種較多、而苦櫧樹干通直、樹冠濃密、葉片較厚、革質、耐火、萌芽力強、因此苦櫧是營造生物防火林帶工程理想的樹種、2009年到2011年的3年來、用苦櫧容器苗共營造寬9-12米的生物防火林帶125千米 .
林業(yè)
⑴苦櫧屬常綠喬木、是中國珍貴的闊葉樹種、也是中國南方主要的用材林樹種、與馬尾松、杉木、濕地松等樹種混交造林、病蟲害即少、又能起到良好的森林防火作用 .
⑵苦櫧樹枯落葉多、能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具有保持水 土、涵養(yǎng)水 源的功能、是營造水 源涵養(yǎng)林的先鋒樹種 .
⑶苦儲樹具深根性、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對陡山、瘠薄山及芒草山、都能適應生長、2009年到2011年的3年來、用苦櫧容器苗共營造闊葉林工程造林190h㎡ . 補植造林482.6h㎡、使大面積荒山造林一次性成活率提高了30%以上、促進幼苗提早進入速生期、提早郁閉、促進春季造林成果 .
城市
苦櫧樹干高聳、枝葉茂密、四季常綠、壽命長 . 四季常綠、宜庭園中孤植、叢植或混交栽植或作風景林、沿海防風林及工廠區(qū)綠化樹種應用 . 因此在創(chuàng)建森林城市中、得到廣泛推廣應用 .
工業(yè)
苦櫧為次生常綠闊葉林的組成樹種、木材生長輪和心邊材區(qū)分不明顯、紋理直、結構細密、材質堅韌、富有彈性、耐濕抗腐、可作建筑、橋梁、運動器材、家具、農具等用材、因此在工農業(y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 .
聯(lián)系人 | 需求數(shù)量 | 時間 |
---|---|---|
暫無產品詢價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