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通商務網訊: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首次出現有關農村電子商務的提案,并引發(fā)了代表委員的熱議。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振濂更是將電子商務看做讓農民實現就地城鎮(zhèn)化的良方。
來自淘寶網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2年淘寶網(含天貓)農產品交易額增長了四倍。在迅速發(fā)展的同時,農村電子商務面臨著哪些問題?農民、電商和政府作為農村電子商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該為其發(fā)展做些什么?如何才能讓電子商務在農村大有可為?
農民:操作手
"說實話,北京、杭州這些大城市我都去過,在人家那里打工,外面的世界好是好,但是回到農村也不一定就沒有出路",淘寶店銷售大山竹林土雞蛋的華仔向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在記者接觸到的從事農產品線上銷售的農民,幾乎都與華仔有同樣的感受。
記者了解到,華仔的網店在一年間已達到了五鉆級別,寶貝與描述相符度有4.8分,比同行業(yè)平均水平高出12.33%。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甘肅隴南市徽縣吳先生,也在淘寶上有家店,但他的店明顯沒有華仔經營得好。開店快四年卻只有四鉆,而且從產品的寶貝詳情上來看,無論從圖片數量還是描述上均不夠全面,"我希望誰能教教我怎么把頁面弄得更好看,這不像我在菜市場賣東西,在網上賣還真得學點知識才行"。
突破文化素質瓶頸
事實上,像吳先生這樣希望突破文化素質瓶頸的農村電子商務從業(yè)者不乏少數,或者說在農村因為文化程度問題影響其致富的農民有很多。
對此,陳振濂就明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農民在從事電子商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瓶頸,比如說他的文化程度,他對電子商務熟悉的程度、技術操作的程度",這些技能是層層遞進并且需要全面掌握的,是農民利用電子商務致富的敲門磚。
這一點在阿里巴巴研究院發(fā)布的2012年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中也被提及到,阿里巴巴指出農民的管理能力和學習條件亟待提升。目前農產品網商大多是以家庭或個人為主的形態(tài),店鋪等級偏低,經營管理能力不足,學習條件嚴重缺乏。建議國家、社會組織大規(guī)模的農民電子商務免費技術培訓活動,加快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fā)展。
"除了要提高農民獲取網絡信息的能力,我認為他要對自己的誠信有一個很明確的把握",陳振濂進一步指出。
在這方面,吳先生也有自己的體會,"之前在市場賣山貨的時候,即使是東西質量有問題,很多時候賣完了買家沒法退貨,因為找不到賣主了。但是在網上就不一樣了,有信用度,貨的質量有問題,買主可以打低分、打中差評,這跟之前很不一樣"。
其實,作為電商的賣家,吳先生也有難言之隱,由于線上銷售需要的量比較大,他大部分山貨都是收購來的,自己家產的占少數,這就造成了品質偏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像核桃這東西,我總不能每個剝開皮檢查啊",在這種情況下,出現質量問題,農民有時也是受害者。
打造農民+公司+網絡模式
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全國人大代表、廣元市青川縣川珍實業(yè)董事長左萬軍的故事可以作為借鑒。左萬軍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對于買不起種子的老百姓,我們把種子贈送給他,由老百姓發(fā)展,老百姓發(fā)展出來的產品由我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我們將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產品的1/3利潤拿出來解決區(qū)里老百姓子女上學難的問題"。
以上這種模式其實就是農民+公司+網絡模式。陳振濂認為,現階段這樣的組合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模式,農戶要進入農村電子商務,絕大部分的情況是要先組建一個團隊、一個公司。他進一步解釋,"一個農民,他作為個體的議價能力和市場完全不對等,只有先把規(guī)模做大,代表一個團隊議價才有優(yōu)勢。另外,這種模式還有一個好處是能保障誠信,比如豬肉瘦肉精問題,沒有公司,檢疫隊需要點對點地跑去檢查,反之公司旗下的所有農戶按照標準化生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質量"。
據了解,吳先生所在的徽縣,全縣人口22萬,但是只有五六個做農村電子商務的,當記者建議其抱團發(fā)展時,他無奈地說,"一方面是資金問題,還有就是人心不齊,沒有人牽頭來做這件事,我們農民對開公司的事不懂啊"。
其實,目前在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萌芽期,農民+公司的模式并不要求是固定的模式。陳振濂解釋稱,所謂公司的形式以及農戶和公司的關心沒有硬性的模板,"你是委托加工可以,你是從散戶里面收集上來的東西,貼牌銷售也可以,我覺得在現階段,剛剛開始農村電子商務的時候,不必去強行規(guī)定,必須得是哪種模式,目的就是能夠使它集約化、標準化生產,以中國現在農民的積累和素養(yǎng),散戶生產的話沒辦法讓他的每一個產品都符合標準"。他如是說。
電商:搭臺者
可以看到,目前的農村電子商務正在以點帶面的態(tài)勢發(fā)展,毋庸置疑的是電商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同時也是農民首選的銷售渠道,阿里巴巴在推進農村電商發(fā)展過程中做了很多嘗試,阿里巴巴B2B公司設有專門的農業(yè)類目來管理農產品的批發(fā)和國際詢盤;淘寶網食品類目組建了特色中國項目;另外,去年3月,淘寶網成立了新農業(yè)發(fā)展部。
為了保證能有特色的農產品,阿里巴巴從去年5月到今年1月總共開了5個特色館。
據阿里巴巴集團測算,今年阿里各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明年有望邁上1000億元臺階,這相當于2008年淘寶全網交易額。
分享互聯網信息資源
毫無疑問,信息資源是互聯網最重要的價值。在網絡資源逐漸貨幣化的進程中,農產品需要一定的營銷資源。左萬軍向北京商報記者坦承其做電商的困難,"現在我們剛剛進入電子商務,地方的經濟產品要讓全國人民知道,需要通過一定廣告投入宣傳,這方面我希望阿里巴巴多給我們西部貧困地區(qū)一些活動的支撐,農村電子商務要反復地通過活動支撐,才能讓我們的消費者了解這個地方,讓這個地方的產品通過電子商務平臺做出去"。
事實上,阿里巴巴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工作。記者從知情人士劉先生處了解到,"當天貴州館上線,阿里巴巴給某個參與的商家提供了35萬的流量支撐,按一個點擊1.5元計算,當天僅對這一商家的資源投入就大概在50萬元左右,足以見得平臺方對農村電子商務的重視"。
此外,天貓網還組織優(yōu)質的運營服務商資源,為其食品類目下近4000個賣家提供專業(yè)的支持和服務,聚劃算平臺則通過幾次聚果行動,確立了生鮮農產品作為對接本地生活,由消費者驅動的主要商品。最著名的便是2011年7月聚劃算發(fā)起的"聚蕉行動",為海南農民打開香蕉的銷路。
除了提供一些資源支持之外,陳振濂認為電子商務企業(yè)要做的是在商品流通比較正常的情況下,確保消費終端的利益。他解釋道,"這個終端不一定是個人買家,可能具有國際屬性,或者是一個公司,買家代表市場,只有買家認可,農村電子商務才能順利推進"。
探索資金鏈支持模式
通過走訪,記者還發(fā)現,目前對農產品進行生產或加工,資金也一直是困擾眾多涉農企業(yè)、農業(yè)合作社及零散農戶的難題。吳先生就為此很頭疼,他坦承,"資金對我來說是個大問題,有時候我都不敢生意太好,太好就得去收購、進貨,那得壓錢啊"。
據記者了解,支付寶平臺正在這個問題上進行大膽嘗試。其在去年7月成立新農村事業(yè)部后,將搭建融資平臺作為支付寶的一項主要工作,幫助涉農企業(yè)實現貸款或供應鏈融資。支付寶將上游的授信機構與下游的涉農企業(yè)連接起來,在中間做一個貸款發(fā)放和還款的資金通道,幫助他們實現涉農貸款。
支付寶方面人士表示,支付寶的新農村事業(yè)部目前在農村的拓展將分兩路并進,分別是農村便民支付普及和農村金融服務合作。在農村便民支付普及方面,支付寶計劃與各大農商行、電信經銷網點合作,為農村用戶提供各種支付應用的指導和咨詢服務,從而實現網絡支付的農村普及;而在農村金融服務的合作方面,支付寶希望通過創(chuàng)新的技術手段,幫助提升農村地區(qū)金融服務,具體的業(yè)務已經在推進之中。
此外,就在近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透露,將籌備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該集團主要業(yè)務范疇涉及包括支付、小額貸款、保險、擔保等領域,顯然,這亦是對農民資金鏈支持的一種嘗試。當然,民間資本同樣不容忽視。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就在上周公開表示,"看好農產品電商和城鄉(xiāng)雙向電商",欲投身農村電子商務行業(yè)。
事實上,電商平臺做出的有益嘗試不止以上兩方面。阿里巴巴在農產品方面進行布局,將淘寶生態(tài)農業(yè)頻道定位于做健康放心的食物社區(qū),目前已引入324個綠色有機農場。在去年淘寶網與天貓食品類目還聯合國家工商總局進行了電子臺賬建設,對食品安全溯源機制進行嘗試。
政府:牽線人
"三四年之前,我曾經到農村去了解建設問題,農村電子商務的情況讓我很吃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向北京商報記者表達了她的切身感觸,"不僅江蘇、浙江一帶從事電子商務的人比較多,中原地區(qū)甚至西部地區(qū)的農民也利用電子商務給自己增收了"。
站在國家擴大內需的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也是重要的推手。對此,徐曉蘭坦言,電子商務已經向二三線市場,甚至是西部城市,向農副產品發(fā)展比較好的地區(qū)轉移,這些區(qū)域正是擴大內需和消費的主戰(zhàn)場。
同時,"新型城鎮(zhèn)化可利用電子商務激發(fā)農民積極性",陳振濂補充道,"通過電子商務讓農民能夠進入到中國最健康的經濟循環(huán)里去,當然在推進的過程中基礎建設需要政府來做"。
加強物流建設
身在北京從事家政服務的四川籍金阿姨,由于家人不了解市場需求,去年冬天數千斤柑橘滯銷,一籌莫展。金阿姨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為了幫她找銷路,她服務的那家女主人在網上發(fā)布了她的柑橘滯銷消息,不到兩天的時間,家中上千斤柑橘被訂購。金阿姨感慨道,"網這個東西真是好,能幫我這么大忙,要是鄉(xiāng)親們都能用這個賣柑橘就好了"。
事實上,像金阿姨一樣有困難和需求的農民占絕大多數。同時,阿里巴巴方面也認為,基礎設施瓶頸是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的主要原因。在陳振濂看來,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的第一步就是由政府給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建立信息基站。
徐曉蘭與陳振濂的觀點一致,她表示,"從政府職能轉變的角度來看,還是要建設好電子商務的環(huán)境,包括軟環(huán)境和硬環(huán)境。硬環(huán)境,比如基礎設施,怎么樣讓帶寬更寬,讓我們的網絡更加通暢,到二三線城市,甚至三四線城市、偏遠的農村等等,消除一系列的數字鴻溝"。
在這一點上,包括山西省在內的多個省份已經在推進,為了讓更多的老百姓接觸到電子商務,山西省推進"電話、電腦、電視"三電一線入村入戶的"三網合一"工程,試圖讓貧困山區(qū)老百姓以最低的價格享受最全面的信息服務,有效降低網民電子商務的使用成本。
而硬環(huán)境方面,四川廣元市長王菲已有了計劃,"在廣元的交通條件改善以后,下一步我們規(guī)劃的是首先搞一些基礎投入,要建川、陜、甘,結合部幾大物流中心,為此現在我們引進了一些大的物流企業(yè)"。
站在農民的角度上,他們亟待物流和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
華仔的網店就深受物流不便之苦,"因為農村的物流很不便,只能在農村養(yǎng)雞,在城里租房子發(fā)貨,每天兩頭跑,這肯定就增加了成本啊",華仔雖然對此頭疼不已但也無可奈何。
出臺相關法規(guī)
打好了基礎設施的大框架,業(yè)界認為政府相關部門還需要從政策來規(guī)范、促進市場。對此,徐曉蘭的態(tài)度是"政府應該出臺一些法律上的政策,而不是靠臨時性的政策去管,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方式不能解決大問題",同時她并不建議政府單獨成立一個部門去管農村電子商務,而是要轉變政府職能,出臺一系列服務政策,無論政策對象是行業(yè)、消費者還是社會。
已感受到農村電子商務優(yōu)勢的王菲則表示,作為政府部門未來應該加大在電商領域的人才引進力度。他透露,目前廣元市要加緊培養(yǎng)培訓專門的電子商務人才,據了解,廣元青川縣從2009年開始出現零星網商,到2010年已經有近50名活躍網商。青川網商的崛起也帶動了當地農產品和服務業(yè)的發(fā)展,青川網商白龍茶葉目前自己擁有茶園幾百畝,簽約農戶4000多家。
此外,長遠來看,"食品安全和認證也是農村電商需要跨越的門檻",阿里巴巴在2012年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中明確指出?梢越梃b的是廣元做出的相關規(guī)范,王菲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國家沒有標準我們就制定地方標準,包括我們的青川風味。有標準那么農民按照標準化來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然而,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梁春曉提出對政府而言非常重要的是調整理念和政策。他具體解釋道,"因為我們現有的很多規(guī)則、制度和網上的發(fā)展不一致,包括稅務、質監(jiān)很多東西是不一定適應的,這有可能給我們嘗試新事物帶來很大的麻煩"。
據陳振濂透露,目前國家出臺的文件中還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概念是有關農村電子商務的。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文 韓瑋/漫畫 張彬/制表
兩會聲音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振濂:"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應關注來自農民的原生需求,信息化、電子商務是一個重要抓手,讓農民跟世界連接起來、富起來。農村網民已經有1億多,能不能借助信息化推進城鎮(zhèn)化?用市場經濟做杠桿,如何把田里的果實賣出去,本身就是農民感興趣、想嘗試的,等到習慣了用互聯網,他們自然也會從網上獲得文化和物質產品;ヂ摼W是平的,農村人和城里人可以從網上接收到同樣的信息,但先要讓他們有上網的動力。"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溫嶺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副站長林燚:"許多年輕人仍然想闖世界,但電子商務可以讓他們在家門口當老板,改善農村‘空心化’。從國家層面出臺政策,鼓勵年輕人投身電子商務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一方面能解決就業(yè),另一方面能改變農村面貌,增強農村活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一是降低了農民的銷售成本,二是通過網絡容易找到有效的購買者。全國80%的土豆產自甘肅定西,傳統的方式是去甘肅農產品批發(fā)市場賣,但現在通過網絡就能賣向全國,效果很直接!"
關鍵字:農村電子商務 來源:北京商報
部分資訊信息轉載網絡或會員自己投稿發(fā)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權力,請聯系我們刪除處理,聯系QQ:77027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