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條轉讓,對方欠款8萬元,不會要賬,低價5.5萬出!比涨,一條借條轉讓貼在閑魚上引起記者注意。隨意搜索了一下,從手寫借條、手寫借據(jù)到民事判決書、微信轉賬記錄、理財平臺借貸記錄,以“借條”“欠條”等作為關鍵詞的交易帖在閑魚上多到令人目不暇接,轉讓理由也五花八門,難辨真假。
據(jù)了解,債務轉讓本身屬于合法行為,合同法明確規(guī)定,債權人把自己的債權轉讓給新的債權人,屬于合法的債權轉讓行為。這么來看,借條買賣也并非不可以。但合同法同時規(guī)定,原債權人和新債權人都要對債務人通知,告訴債主已經(jīng)變了。
但這些在二手電商平臺“打折出售”的借條,卻暗藏諸多風險。比如不少借條存在多重追償問題,如轉讓欠條信息不全,導致難以找到借款人。有些借條還涉及非法債務的問題。比如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這樣的債務關系就超過了法律保護的范疇,屬于無效借條,不具法律效力。還有一些借條牽扯到P2P項目或者民間集資等問題,這樣的借條更不會受到法律保護。另外,有些借條還有可能是偽造。
除此之外,這些二手電商平臺對于自己是否能承擔第三方債轉服務平臺的功用也沒有予以明晰責任,這些借條的真實性、合法性,平臺對此不想擔責,也沒有起到審核、監(jiān)督的作用,這更加增加了借條轉讓的風險。
這些打著“打折出售”旗號的借條,一方面可能讓購買借條者上當受騙,花錢購買了可能不受法律保護的借條;另一方面可能成為暴力催收團伙的業(yè)務來源,從而助長了暴力催收。
因此,需要二手電商平臺盡好自身的主體責任,對平臺存在的借條買賣加強監(jiān)管。有關部門也要督促電商平臺履職,對利用借條買賣實施詐騙的行為予以依法打擊,保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有利于凈化電商環(huán)境,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fā)展。
部分資訊信息轉載網(wǎng)絡或會員自己投稿發(fā)布,如果有侵犯作者權力,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處理,聯(lián)系QQ:770276607